2022-03-24 17:34:03
来源:本站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可见,善不仅是对他人善,更是对自己善,因此我们要让善在心中,永不泯灭。
中国古人有自己的一套慈善理念,《礼记·礼运》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民间施粥更为常见,过去俗称“吃大户”,如北魏太和七年,冀州和定二州闹饥荒,地方贤良人“为粥于路以之”。《魏书·孝文帝本纪》记载,此举救活了数十万人。诸如此类的示例在中国古代数不胜数,如朝廷发放赈灾粮、赈灾银,地方地主、富贵人家在灾荒饥荒时,自发举办施粥。这样的行为不就是真善吗?由此见得,慈善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滴水之恩万心暖,寸草之心三春晖。小学三年级时,我有幸被慈善捐助过,那时还特地颁发了红色证书。当我拿给父亲看时,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展现了笑颜。虽然只是承担了小学阶段的学杂费,但也缓轻我家庭负担。这样的慈善家虽不是捐赠百万,但也让十几户贫困家庭的孩子更轻松地上完小学。慈善,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你是否有颗真善心。开学时得知有一名本校同学在暑假期间发生车祸,至今还在医院。学校举行捐款,我二话不说捐了十元,虽然只是十元,但我一个星期生活费也就二十五元。我只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拯救这个本应风华正茂的少年。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他就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予的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陈光标带领由一百多名机械手和六十台大机械组成的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亲自救援,背、抬、抗,总共救下131个生命。陈光标本身并不缺金钱与声誉,他做这件事是为了博眼球吗?并不是。他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拯救那些悲惨命运的人。他的这一举动有道德、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令人赞叹不已。而他的良知与道德也会因一句句感激的话而得到满足。人心易变,三五年就面目全非,也有人心如止水,十万八千里走过,初心不改。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卓顺发做慈善的开端,直到今年13年了,卓顺发仍在坚持做慈善,初心不改。这样做慈善的人数不胜数,即使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出名,但他们心中都有一样的善。而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让心中有善,让爱的接力棒永远传递,让爱的圣火永不熄灭。
善不仅是慈善,更是友善。说到雷锋在中国应当没有多少人陌生,即使不知道关于雷锋的故事,却肯定知道雷锋是个好人。“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就足以说明雷锋有多么乐于助人。在出差的旅途中,雷锋都能主动帮老人提行李,给老人让座,这不就是当代社会需要的精神吗?而雷锋的钉子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会挤和钻,在生活中,我们更要学习雷锋乐于助人、扶困济贫、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的精神。
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的周仁甫,78年前,“永远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精神归宿,他是一名97岁老党员,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里,省吃俭用,捐44万余元,这虽不是巨款,但做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让爱心传递人民,让奉献精彩城市,让善在心中永存。
坚守“善”,就像是走长征,再苦也要走下去,因为只要坚持就能获得丰收,我会让善在心中永不泯灭。
(二等奖)
作 者:周赵丽
学 校:响水县老舍中学
班 级:九(3)班
指导老师:马春宁
(本次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响水日报择优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