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4 18:53:10
来源:本站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乐善好施、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不求回报,一心为民,一心向善。
有的离我们很遥远,而有些人却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立足本职,坚守事业20年。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烈日炎炎,始终秉持初心,20年如一日,以己之力为社会做出大大小小的贡献。他就是响水人士——“好的哥”王建。
王建帮助贫困失学儿童,用正义善良动情挽救湖北籍失足青年,帮助无家可归老人黄光芬吃住、看病、办户口,做的好事不禁让我的心灵为之感动。试问,谁能为一个陌生人亲力亲为,甚至放弃出租车生意去全力帮助他人?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现象已不常见。也正因如此,王建帮扶老弱,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才更加令人觉得可贵。
读了王建先生的好人好事,我不禁扪心自问:“如果我是王建,我能像他那样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无怨无悔的做好事吗?”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简单的信念,完成起来,却从来都不简单。”“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与“才”在王建先生身上,展现出了最夺目的光芒。
从王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却没有去学会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又有多少意义呢?正如古人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哥王建》中记述了他做好事却被误解的事情,有时感觉他有点傻,为什么被别人误解了,却还要乐于助人呢?但是就是他的这份傻傻的热爱,傻傻的这份劲儿,才更加让我感动,让我敬佩。
王健在20岁起便敢为素不相识的女孩儿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正值青春的我们更应如此,像他一样用青春的力量,扬起希望的风帆;用真诚的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慈善本身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富有,无论贫富,只要从力能所及的事情做起,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我们青年人可以去社区做志愿者,扶困济贫,奉献爱心。我们也可以像王建开展“小蝌蚪找老师”的活动那样,组织校园慈善志愿宣传活动,弘扬慈善文化,传播华夏文明,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一座山,只要响水人民撸起袖子携手前进,就能托起响水明天的太阳。只要14亿多中华儿女为“脱贫攻坚”慈善助力,中华大地便会续满金色阳光。慈善不仅仅是手的给予,而更应该是心的给予。孤独总会伴我们存在,即使是正值青春,恣意飞扬的我们,也会有时感到孤单。遇到难题时,虽说自己要克服,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向你投来关切的目光、真诚的话语,即便是冷硬心肠的人,心里也会有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
新时期慈善事业大有可为,无论是为灾区捐款,还是为身边的困难同胞捐助,都是社会责任的具体担当。“存善念,积善德。”透过王建这个现象看其本质,我更加懂得了何为“善”何为“德”。心有多大,责任有多大。我的胸襟虽不似海,能容纳百川,但是却也能奉献一份爱心,让爱心汇成海洋,让真情放飞希望。感受善良诚信的情怀,聆听道德的华美乐章,思考无私与幸福的力量,沐浴人性与希望的光芒。
道德看不见,摸不着,但当你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它就在你身边。
大爱善举,牵手你我他;慈心为民,同奔现代化。
(三等奖)
作 者:徐瑜曼
学 校:响水县第二中学
班 级:高三(24)班
指导老师:茆 卉
(本次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响水日报择优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