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4 18:41:24
来源:本站
足迹踏遍了全国866个市、县、学校、部队,自编40多万字文稿,义务宣讲9986场,听众680万人次,捐款42万元……
回想三年前,我还是一名少先队员,学校组织我们去采访一名特殊的老人。他就是周仁甫爷爷,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优秀党员。1940年,只有16岁的他,立志报国,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小战役10余次。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决心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初心。
周仁甫爷爷的家在一个小巷子内,墙上都是关于党和抗日英雄伟大事迹的涂鸦,令人赞叹不已。周仁甫爷爷搬来一个个小凳子让我们坐下,然后开始给我们讲起了他在战争年代的故事。
退役不褪精神,脱装不脱本色。1946年,周仁甫爷爷从部队转业到响水,先后担任四所中学校长和副校长等职务。退休后,周仁甫爷爷拒绝了私企的高薪聘请,积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的教育事业。他自编教材、自制教具,撰写40多万字讲稿,走进各县、市机关、学校、团体和驻地部队宣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60年代初,周仁甫爷爷还给自己定下了“986”工程目标,即:在有生之年宣传革命先烈事迹9986场,行走全国866个市、县,直接听众达到680万人次。而今97岁的他已远远超过了这个目标,却从未停止。他说:“哪一天我不能讲了,不能动了,才算宣讲的结束。”
“我是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托党的福,如今我丰衣足食,生活幸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羊糕还知跪乳报恩,我也应该向党表示一点心意。”这是在1995年,周仁甫爷爷在给党组织的信中写下的感人话语。他将当年工资改革一次性补发的1008元,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悉数交给了党组织。去年7月,老人又上交1666元,作为特殊党费,寓意祝福共产党顺顺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3月25日,老人再次缴纳特殊党费1万元,自费定制1万只碗,上面携刻着“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志庆”赠送给全县党员和驻地部队官兵。
周仁甫爷爷自己的生活清淡俭朴,不舍得多花一分钱,但对社会、对他人慷慨大方。在他保存的一本封面破旧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的内页,粘贴着各种收条、凭证、发票56张,金额少则百元,多则千元、万元不等。几十年来,他先后捐出积蓄42万元用于灾区重建、博爱助学、修路铺桥等公益事业。
2015年,被评为“中国好人”的周仁甫爷爷,又将自己收藏的近2000册各类图书整理出来,创办了江苏省首家“好人图书馆”,每天前来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他还自费建起“爱党亭”、“爱国亭”、“爱军亭”和“再思亭”等10座亭子,有一座亭子还建在了我的母校,坐落在操场南边,上面刻满了英雄事迹。他告诉我们,建亭子一方面是为了缅怀战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育后人铭记苦难历史,传承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
“当年同村一起参加革命的6名战友,如今就剩我一个幸存者,现在我把自己捐出去,也算是我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即使有一天走了,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老人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子女的支持。2016年世界红十字日当天,周仁甫爷爷在儿子的陪同下,到响水红十字会签订了《中国遗体器官捐献同意书》,成为了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他开明的思想,让人们更加真切感受到他的奉献精神和坦荡胸怀。
临别之际,周仁甫爷爷还赠予了我们每人几本图书,嘱咐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要听党话,跟党走。
时光匆匆,三年过去了,周爷爷的嘱托我至今仍铭记于心……
(本次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响水日报择优刊登)